2016年华城报第17期

首页 > 华城报 >2016年华城报第17期

团队的力量

作者:hcmlcom发布时间:2016-11-03 被阅读:3044

    “大叔,过来一下下。”“曹师傅,过来帮我们抬一下面料。”“老陆,你进来......”来到我们裁剪三车间,你总会不时听到一声或几声这样的呼唤。“哦,来了。”“知道了,马上过来。”听到同事们的呼唤,正在埋头收包的大叔,或是开电刀的师傅,总是会随声回应我们,而且是随叫随到。而有时实在是因为手里那一包货忙着扎好,捆好,或是裁好,他们便会大声地回应我们:“等一会儿,就过来。”
    因为近段时间,我们正在做一个款式,面料有点像七十年代初我们穿过的的确良面料那样,质地特别紧密。一卷面料,加上面料厂的面料卷放得比较大,有时一卷面料像头大象,足足有个二百斤,光靠女同事,根本吃不定它,不得已只好随时请人帮忙抬面料。这一款我们去年也做了几个月,它总共有十一个颜色,而且下单的量比较少,每次裁床上只能有六层、八层、十层面料,从来不超过五十层,这无疑就给我们码布的、开电刀的、编号的、收包的等带来一种巨大的挑战和压力。因为层数越少,就越费时费力,产量又上不去。但难做不等于不做,既然业务员接单了,不管大单小单,我们就要努力去做好。“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”,这是我们华城员工的信念。记得去年十月份,潘总来到车间,给我们开会时说:“再难做的东西,我们也要想办法去把它做好,坚决不能放弃。”而且《华城集团至诚恒业纲要》里也有这样一句话:不是事情难我们不敢做,而是我们不敢做事情才显得难。
    刚开始做时,因为颜色多,层数少,我们做得有些慢,三车间的部长和组长来催我们。有人催,就是压力,而我们要把压力变为动力,慢慢地,我们就习惯了,做起来也快多了。几个月下来,由于我们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,逐渐就跟上了缝制车间的流水进度。部长和组长也不来催我们了。而且我们每次抬面料时,师傅们总会乐呵呵地帮我们抬,有时他们也会跟我们开开玩笑,说话间就把面料放到了架子上。因为层数少,有时一天下来我们要码几十板,这可忙坏了开电刀和收包的师傅们。因为不管层数多少,都是一刀一刀地裁。但是师傅们也都特别卖力,一刀,两刀,一板,两板,就连他们也不知道一天裁了多少板,因为他们只顾埋头做、认真做。而收包师傅也一样,一个小包一个小包,门巾、里巾、开线等全部收得妥妥贴贴,不出一点差错,准确无误地收好送到下一道工序。
   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:“一根筷子容易断,三缕麻纱扯不断......”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,而团队的努力是乘法。几个月过去了,当初看起来那么难做的单子,在我们手里也不再是难事,因为“团结、勤奋、奉献”的企业精神已在我们每个同事心里扎下了根。

 

上一篇:加油 九组
Copyright © 2005-2025 by 平湖华城茂麓制衣有限公司. 浙ICP备05009461号-1

浙公网安备 33048202000251号


地址:浙江省平湖市经济开发区兴平一路508号 电话:+86-573-85091999 邮箱:master@hc-ml.com
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推荐  嘉兴经信电子商务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