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份把握 一脉馨香
发布时间:2020-10-14 被阅读:1010 古语有云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作家朱自清在《匆匆》一文中也感慨时间的流逝。然而,在有限的生命中,我们却依然可以绽放人生的精彩,正如那一声声沁人心脾的“生命不息,奋斗不止”。只要坚守自己的心中天地,把握每一天,必将让人生旅途中的遍地风景布满馨香。
从古至今不曾缺少过为了求学、为了目标而心甘情愿放弃一切的人,他们之中或许有的人受了重用,或许有人怀才不遇,壮志难酬,却无一例外都是最好的见证。明朝时的名臣宋濂少时家贫,只能从邻居家借书看,步行几十里向先生请教。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,而是把握好自己的每一个机会,方成就了一代名臣;英年早逝的王勃未及弱冠就中举,年纪轻轻就写下了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的千古名句,“阁中弟子今何在,槛外长江空自流”依然为人们所传颂,哪怕屡遭贬谪,却没有放弃自己,方成就了“初唐四杰”。贾谊,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,他写下了流芳千古的《过秦论》,年纪轻轻就很有作为,虽始终未被皇帝重用却依然做到了尽职尽责,努力做好每一件事。哪怕落得“梁王坠马寻常事,何用哀伤付一生”的下场,却依然难掩其“只留清气满乾坤”的浩然正气。
宫崎骏曾说:“成长是一笔交易,我们都是用朴素的童真与未经人事的洁白来交换长大的勇气”。冰心老人也感慨“青年时代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代”,然而有的人却竭尽全力,在重复“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”的时间游戏,只落得个“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?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的下场。亦或是像《红楼梦》中的贾家一样,落得个“好似食尽鸟投林,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”的凄惨场景。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。但是有些人却学会了悬崖勒马。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被称为“先生”的女作家杨绛先生,一生笔耕不辍,在与丈夫钱钟书结婚之后,她致力于做那个“丈夫背后的女人”,可她却未曾放弃过自己的写作事业,年近九旬,有些人可能只会想着子孙满堂,颐养天年,静待死亡的到来,而杨绛先生始终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,这才有了她96岁成书的《我们仨》。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五十多岁才获奖。有人说他大器晚成,不过是时机未到罢了。共产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和恩格斯,一生致力于无产阶级的研究,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。他们的努力,虽未及时得到时间的印证,却依然不放弃努力,不放弃真心,激动之情溢于言表。
反观至今,正处在人生关键时期的我们,又如何做到了珍惜现今、把握当下呢?若只是漫无目的不求上进,只想安逸享乐,日子根本毫无意义。国画大师齐白石每天晚上在送走客人之后,依然要工作,哪怕时间再晚也坚持。他只用六个字“今日事今日毕”回应了那些劝他休息的人,这种精神,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?
把握现在,创造未来,永远坚持努力到人生的最后一刻,我们的生活才会开出馨香,溢满心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