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年飞逝,转眼又是一年,新的一年又已翻开序章。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,即大年初一的前夜,是我们的传统节日---除夕。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,用击鼓来驱逐“痨疫之鬼”,这就是“除夕”节令的由来。除夕这天家家户户打扫干干净净,贴门神、年画,挂灯笼。除夕之夜主要的活动是祭祀、吃团圆饭、守岁。
在我人生的第二个阶段,我的生活有了另一种方式。我的丈夫兄弟五人,我们是最小的。婚后的第一个春节记忆犹新,现在回想好似发生在眼前。除夕之夜,五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,男人们负责准备祭祀活动的东西,女人们负责准备年夜饭,洗、切、拌、蒸、煮,很快备了两大桌菜。孩子们在院子里放鞭炮、放烟花、嬉笑、打闹、玩耍。
祭祀活动开始,首先公爹领着五个儿子、四个孙子跪地倒酒,叩拜祖先。祭祀之礼严肃、大气、又要讲究。接着婆婆领着我们媳妇们上香、倒酒、跪地磕头,整个过程我们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进行。祭拜完后,我们在菜桌前吃着、喝着、聊着,大家嬉笑打闹,一派祥和,和和睦睦、其乐融融。吃完给孩子们分压岁钱,大家一起守岁。所谓守岁又称熬年、熬夜、照虚年。守岁习俗最早在晋代周处的《风土记》中有记载:蜀地除夕之夜,各相与赠送称为“馈岁”,酒食聚饭,祝颂而散,称为“分岁”,大伙终夜不眠待天明称为“守岁”,这便是古人守岁的含义了。我们一大家子人围在桌边打牌、下棋,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。辞旧迎新、呈祥纳福,美好的一天、一年开始了。
时间的河流不会因为谁而改变,一直蜿蜒向前,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,团圆饭还是我们的永恒的主题。我感慨、也很欣慰我们这一大家子二十几口子二十多个春秋、二十多个除夕一如既往相聚在一起。兄弟间珍贵的手足之情,家人间深深的眷爱之情,和和睦睦长长久久是我们这一家人的瑰宝。我庆幸我嫁入了这样一个家庭,我珍惜我们一家的情谊。